原標題:海爾機器人:家務活沒人干?機器人來“承包”
7月15日下午,在濟寧市珞石智能制造產業園,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產業鏈上的山東好品牌”系列現場記者見面會,邀請珞石機器人、海爾機器人、優寶特、紐氏達特4家企業負責人,及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同志,圍繞“山東打造機器人創新應用高地”主題與記者見面交流。
新華社記者:
上周我參加了省政府例行吹風會,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負責同志為我們現場講解了最新出臺的《山東省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年)》。我想請在場的企業家們介紹一下,在山東打造的這條機器人產業鏈上,各企業分別扮演什么角色?各自的“看家本領”是什么?
叢大超:海爾家庭機器人重點從三個方面來扮演好機器人發展的角色:
一是做機器人發展的“領跑者”,以創新應用場景牽引機器人產品陣容建設。
機器人要達到萬億的市場規模,對應就要達到百萬臺的產量,這就要求機器人必須走進家庭和工廠兩個最大的應用場景,而海爾目前的智慧家庭場景和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場景具備很大的發展優勢。
在家庭機器人方面,我們的愿景是“無人家務”,通過家庭機器人+應用場景,打造真正能夠幫助用戶解決家務問題的產品。在研發過程中,我們逐步細化用戶需求,加大研發投入力度。例如目前我們的洗衣機能夠洗出非常干凈的衣服,但是我們通過觀察發現,用戶洗完后的烘干、晾曬或者后續疊衣服的全流程,仍然是一項很繁瑣的家務,我們基于用戶對“衣物全流程管理”的需求推出的洗護機器人,目前可以實現衣物負載轉移,接下來會逐步實現疊衣服等場景任務。
二是做先進技術創新的“探路者”,以AI科技普惠讓用戶共享創新成果。
具身智能機器人還處于產品發展的早期階段,我們認為機器人的發展受制于大腦、靈巧手等部分,因此我們重點研發投入這幾個方向。例如我們正在研發智家大腦大模型,重點突破多模態感知、任務理解與規劃、動作泛化訓練等,構建起智慧家庭和機器人一體的“超級大腦”。
“實驗室技術突破為根,場景化商業閉環為果”。在技術創新的同時,我們會以商業化為先牽引,讓前沿AI技術“隨研隨產”。例如應用AI步態算法等技術轉化出外骨骼機器人,柔性關節驅動技術能夠幫助用戶解決運動助力問題。利用機器人的SLAM導航技術、主動視覺技術等,我們的掃地機器人除了精準定位建模外,在家庭里還能夠主動尋找污漬、智能分區建圖,實現最佳的清潔效果。
三是做產業鏈發展的“領航者”,以創新中心建設拉動機器人產業鏈發展。
2024年底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布的名單顯示,由海爾智家領銜打造《山東省服務機器人制造業創新中心》。海爾智家以“公司+聯盟”的形式推動創新中心建設,2025年已成立海爾兄弟機器人公司,并以青島市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聯盟為基礎,按照省、市及集團的要求建設好創新中心。通過創新中心的建設,拉動機器人的技術鏈、產業鏈、人才鏈和資金鏈的健康發展,為山東省家庭機器人的發展貢獻龍頭企業力量。
人民網記者:
海爾是家電行業龍頭企業,進軍機器人產業也收獲了積極的社會反響。下一步,海爾機器人發展的側重點是什么?面對消費群體日漸多樣的需求,將會如何應對?
叢大超:從目前家庭場景來看,我們的大家電已經可以幫用戶解決60%的家務,比如我們的洗衣機、熱水器等。仍然有大量的家務占據我們的時間,比如做清潔、晾曬衣服等等,未來就要靠一個一個的垂域專業機器人來填補這些家務空白,因此我們提出了“無人家務”這一愿景。機器人的發展過程也是海爾綜合布局機器人產品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堅持“三用”和“三不”,“三用”即實用、好用、耐用,這也是海爾“人單合一”模式所倡導的創造價值和傳遞價值的統一。“三不”即不強調機器人形態,不搞過度集成化,不搞炫技。
發布會現場,現場演示今年推出的外骨骼機器人。
海爾家庭機器人主要包括三大板塊。第一板塊是清潔機器人,從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經營來看,我們的清潔機器人年出貨量接近百萬臺規模,目前在行業能夠達到第五或第四。在全球市場,我們的掃地機器人產品在俄羅斯、西歐、日本等市場也實現了全布局,在單渠道例如MVideo渠道做到前兩名。第二板塊是康復機器人,我們在今年推出的外骨骼機器人也取得了不錯的市場成績,月銷達到千臺左右基本能做到行業第一。第三板塊是服務機器人,我們會圍繞家庭全場景,逐步推出各類陪伴機器人、洗護機器人以及綜合服務機器人等,打造出機器人進家庭的場景示范樣板。
[來源:山東發布 編輯:趙曉珊]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