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莒南加強“大水網”建設,讓河暢其流、水遂人愿
莒南加強“大水網”建設,構建數字孿生水利體系,合理規劃水資源用途
河暢其流,水遂人愿
近日,在莒南縣陡山水庫南側地下20多米處,盾構機轉動刀盤在隧洞里不斷向南緩慢挖掘,挖出來的泥沙混著地下水被管道輸送到隧洞口。與此同時,從南側石泉湖水庫方向出發的盾構機則一路向北掘進,兩臺設備對向作業,已經沿著隧洞共掘進了4500米。預計明年下半年,它們將在這條總長度8250米的隧洞內“會師”。屆時,陡山水庫的自流水將以每天50萬立方米的速度流至石泉湖水庫。
莒南縣位于山東東南部,水資源豐富但分布不均,從20世紀40年代,讓“水遂人意”的實踐就開始了。石泉湖村缺水少糧,村民為改變困境修建了石泉湖水庫,讓80%的山嶺地變為水澆田。厲家寨村整山治水、科學種田,毛澤東同志批示“愚公移山,改造中國,厲家寨是一個好例。”187座水庫、323條河流、1808座塘壩,都是莒南人民當年戰天斗地、整山治水留下的寶貴財富。如今的莒南縣又以“大水網”建設為手段,讓水往最需要的地方流去。
“陡山水庫也有地上輸水渠道,但是要先往西流一段,再往南走,存在運輸線路長、輸水速度慢、蒸發嚴重等問題,只能滿足西部農田和主城區的生活用水,不能解東部工業缺水的難題。”莒南縣水利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永山介紹,陡山水庫位于莒南縣西北側,水庫庫容2.9億立方米,總控制流域面積431平方公里,水資源豐富,是當地農業灌溉、防洪、發電的重要樞紐。陡山水庫至石泉湖水庫水系連通工程完工后,將連通莒南縣境內潯河、雞龍河兩大水系,優化全縣水資源統籌配置,提高城鄉生活供水質量,也能提高縣城東部精品鋼基地生產用水的保障水平,解東部用水之“渴”。
“兩庫”連通雖然投資大、影響范圍廣,但也僅是莒南縣“大水網”建設的另一個組成部分。“自2022年以來,莒南縣一年接著一年干,構建起‘三聯兩橫’的水網骨架,打破時空制約,實現多源互濟。”莒南縣委副書記馬其超說。水源調配是莒南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支撐,在“大水網”的調度下,當地水資源在滿足農業灌溉和城鄉居民生活需求之外,還供應文化旅游、體育和工業使用。
雞龍河畔,河道整修正在進行。挖掘機伸出長臂將挖斗送入河底,將淤泥一斗斗挖出。整修完成后,雞龍河將于明年再次迎來大型省級體育賽事。與此同時,嶺泉鎮馬棚官莊村的飲馬河畔,微風拂面,百花繁茂。經過莒南縣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項目綜合治理后,河流重現清澈,更帶動了研學活動蓬勃發展。“我們整合紅色資源和三條河流優勢打造的研學項目,今年已經接待超萬名學生,為村集體增加收入30余萬元。”臨沂市委黨史研究院派駐莒南縣嶺泉鎮馬棚官莊村第一書記劉軍說。
除了承接體育比賽,在雞龍河流域,再生水泵站正在加緊建設,一條穿越城鄉的管網也在同步進行鋪設。這條全長61千米的西水東調管網打通后,可將經污水處理廠處理的水通過管網輸送到城區及東部缺水產業區,形成年利用再生水5100萬立方米的橫向再生水網。“再生水不利用只能白白流掉,但供給工業企業后,不僅能緩解企業用水難的困境,還可實現年度創收約1.37億元。”莒南縣水務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代玉欣說。
合理規劃水資源的用途,讓水按需流動,莒南精準調配水資源,還使用了數字孿生平臺。“莒南縣在陡山水庫至石泉湖水庫水系連通、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魯溝河綜合治理、青口河二期治理等項目中都推行數字孿生水利建設,搭建數字化場景、開展智慧化模擬、作出精準化決策,構建了數字孿生水利體系。”莒南縣水利綜合保障中心運行管理服務股股長徐飛介紹,依托數字平臺,讓水在“適當的時候”按照“適當的水量和水質”到達“適當的地方”,最終實現全縣水的流向由需求控制。
(大眾新聞記者 杜輝升 王思晴 通訊員 劉燕 徐俐莉)
[來源:大眾新聞 編輯:孫寶震]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