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加快規模應用,青島千行百業參“北斗”
全市已匯聚北斗產業鏈重點企業50余家,在海洋、工業制造、城市運行等領域推出一系列創新產品和解決方案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孫 欣
初步形成較為完備的產業鏈條
●青島已匯聚北斗產業鏈重點企業50余家,擁有國家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青島創新示范中心、青島光電工程技術研究院等創新平臺20余個,初步形成了從上游芯片、模組,中游終端設備到下游應用及解決方案較為完備的產業鏈條
●根據相關規劃,青島將在今后兩年大力推動“北斗+智慧海洋”“北斗+智慧交通”“北斗+智能終端”“北斗+精準農業”“北斗+共享出行”“北斗+氣象監測”等融合應用
船只在遼闊的海洋中也能實現超遠程安全通信、叉車不論在室內還是室外智能工廠都能迅速定位調度、車輛在地下停車場也能準確找到自己的位置……記者在近日舉行的青島市北斗創新產品發布及產業鏈供需對接會上了解到,青島企業圍繞北斗系統創新應用正加快探索,在海洋、工業制造、城市運行等領域推出一系列創新產品。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自行研制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也是全球繼GPS、GLONASS之后的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經過多年建設發展,目前北斗系統規模化應用進入了市場化、產業化發展的新階段。在去年工業和信息化部開展的全國首批北斗規模應用試點城市遴選中,青島成功入選。
根據早前發布的《青島市加快推進北斗規模應用行動計劃(2025—2026年)》,青島將在今后兩年大力推動“北斗+智慧海洋”“北斗+智慧交通”“北斗+智能終端”“北斗+精準農業”“北斗+共享出行”“北斗+氣象監測”等融合應用。
目前,青島已匯聚北斗產業鏈重點企業50余家,擁有國家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青島創新示范中心、青島光電工程技術研究院等創新平臺20余個,初步形成了從上游芯片、模組,中游終端設備到下游應用及解決方案較為完備的產業鏈條。
突破海洋超遠程通信
海洋是青島重要的特色和優勢所在。而在廣袤無垠的大海上,船舶的導航是剛性需求。北斗系統具備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授時服務能力,是國家重要的時空信息基礎設施。持續拓展北斗系統在海洋領域的創新應用,被行業視為未來最重要的產業方向之一。
海洋環境復雜對北斗應用提出了不少新的挑戰,比如跨洲際通信就一直是北斗系統應用突破的產業難點之一。青島國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瞄準這一點實現了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與元器件的全國產化,填補了行業空白。
據青島國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副總裁楊華介紹,公司開發的北斗三號超遠程通信終端,將北斗短報文通信系統的有效工作范圍擴展至三倍以上,用戶單條收發信息的能力可達1000個漢字,還可實現雙向語音圖片的即時交互,滿足遠洋科考、漁業生產等通信需求,目前該產品的通信成功率可達98%以上。“我們的產品還開展了國內首次的南北極測試,可以適應全球海洋不同范圍內的應用。”她說。
華巽云科技則在海上智能救援領域積極開展北斗應用探索。針對傳統海上救援常常受制于惡劣海況、通信困難、距離遙遠等狀況,華巽云科技正全力打造“陸海空天電網”六維一體的智能救援體系,而北斗相關技術正是其中的重要支撐。
以公司研發的落水人員主動報警定位終端為例,終端運用船舶自動識別系統、衛星以及新一代水上移動通信系統VDES等不同通信方式,內置北斗定位芯片,能夠實現落水、失聯人員及物品的全球精準定位,并可以實時跟蹤,終端可內置于救生衣、救生筏中。
“目前該設備已成功申請國際電信聯盟海上救援無線電專屬號段,并成功通過中國船級社CCS型式認證,為全球首家。”華巽云科技投資控股(青島)集團董事長李鵬介紹。
不僅如此,青島也在積極探索應用北斗技術提升海洋智慧管理水平。西海岸新區搭建的智慧海洋綜合管理平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船舶自動識別系統及小目標雷達探測網絡,可實時掌握海上漁船動態及海域狀況,為開展海上安全救援、加強海洋生態保護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以“時空智能”構建工廠數字底座
精準定位和導航在工廠中同樣需要。
當貨車在廠區繞了多圈仍找不到卸貨點,當工廠人員誤入危險區域卻無人預警,當物流調度員每天接到無數通“問路電話”……這些工廠中的痛點都與“位置管理”相關。
如果說在海洋中定位導航事關安全,在工廠中精準的位置管理則事關效率。尤其是在智能工廠快速發展、生產效率比拼日益白熱化的大趨勢下,位置管理變得更加重要。
海信基于此開發了應用北斗技術的時空智能解決方案。據青島海信移動通信技術有限公司研發部部長修平介紹,海信已經從事北斗相關技術和產品研發大約十年,目前已經在室內地圖3D建模、高精度定位服務、定位終端、軟件平臺等方面形成產品和技術方案。在此技術上,海信開發了能夠應用于工廠的時空智能解決方案。
修平以在海信黃島產業園落地案例為例,詳細介紹了這一方案。過去園區內的叉車管理沒有信息互動,存在擁堵、忙閑不均的狀況。打造了覆蓋整個園區叉車的室內外融合定位系統后,通過將信息化手段和北斗定位技術結合,給叉車裝上融合定位終端,能夠實現室內外叉車定位的無縫切換。“方案應用后,整個園區的叉車效率提升了30%。”修平說。
不僅是制造業。青島也在依托北斗技術賦能農業更好發展。
安裝了北斗導航系統的拖拉機在起壟時能夠保持極高的精度,誤差非常小,幫助平度部分農戶在胡蘿卜種植時進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萊西的植保無人機運用北斗精準施藥,長臂噴霧機結合遙感數據科學施肥,智慧農業平臺實時監測土壤墑情與作物長勢,為小麥生長提供新技術支撐;搭載北斗導航系統的播種機在西海岸新區幫助播種馬鈴薯,播種機沿預設數字軌跡勻速行進,智能終端實時回傳土壤墑情監測數據,讓春播變得更“智慧”……
賦能城市運行精準高效
在與高精度定位技術聯系最緊密的領域和場景中,交通出行不能不提。
中瑞集團是目前全國最大的車聯網企業,將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智慧出行、智慧物流、汽車金融等場景中。目前,中瑞正依托北斗技術,幫助城市相關管理部門、大型車隊等提供車輛運營管理服務。
青島中瑞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北斗應用事業群總經理禚培文介紹,目前中瑞已經形成了從終端到平臺的全套服務能力。以商用車解決方案為例,中瑞面向運輸企業提供基于北斗衛星定位的動態監控和管理系統,能夠實時掌握車輛的位置信息,并在此技術上融合應用大數據、AI等技術,制定更加合理高效的車輛調度和排班計劃。
“目前,中瑞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北斗在線車輛大數據運營平臺服務商,平臺累計在線車聯網終端設備超過1300萬臺。”禚培文說。
園區是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青島市光電工程技術研究院將北斗應用于智慧園區產品開發中,幫助提升園區智慧化管理水平以及園區內人員體驗。
青島市光電院北斗導航研究室主任王敏介紹,傳統各系統之間沒有做到高效化、系統化的協調,在處理信息時效率低下,無法對信息作出快速響應和合理判斷。青島市光電院以實景三維技術、北斗高精度導航定位技術為基礎,建設園區智能化基礎設施、構建實景三維可視化孿生系統、打造園區數字化管理體系。
以智慧停車場景為例,通過北斗的高精度定位服務,園區內的車輛可實現軌道級定位。據介紹,該系統支持車輛空位統計,并根據空位信息開展車輛的精準入庫導航,支持室內外一體化立體導航,實現元宇宙級別的停車導航服務,一鍵找車功能實現三維視角車輛定位和反向尋車,可解決大型園區地下空間找車難問題。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孫寶震]大家愛看